在東方美學和傳統文化加持下,新消費賽道再現“東方香”。
一縷氤氳凝幾席,爐中微出總非煙。發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香文化,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。
盡管現代意義上的香氛大多以國際品牌占據主導地位,但不同于其他美妝時尚產品,香氛擁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屬性,也因此在新中式、國風、國潮席卷而來的當下,“東方香”乘勢而起,引發了不同年齡層人們的共鳴,成為國內香氛品牌的標志性表達符號,并開始走入國內外資本的視野。
近兩年間,中國香氛品牌融資進入爆發期。9月9日,中國高端香水香氛品牌聞獻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+輪融資,投資方出現全球美妝巨頭歐萊雅的身影,這也是該品牌一年多時間內完成的第三輪融資。
“我國香文化土壤深厚,無論是可敘述的故事,還是可創作的空間,抑或是消費者開始淡化對‘大牌’香的追求,中國香氛都有著一條更易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鏈接的捷徑。”一位來自成都,專注做原創香氛蠟燭的喬女士感言。
穎通集團高級副總裁林荊也表示,在西方,香水是一個功能性的產品,但在東方,香水就是一個情感的共鳴,是一個文化認同的載體,所以更多是精神層面的追求和賦能,更加注重放松、愉悅自己。
“香水效應”正在逐漸取代“口紅效應”。全球市場咨詢公司歐睿國際預測,2021年至2025年間,中國香水市場年復合增長將達到22.5%,中國香水市場零售額將達到300億元,是全球市場增速的3倍。
(圖片來源:小紅書)
面對如此大的發展藍海,國產品牌如何更好講述“東方故事”?小眾品牌如何與大牌搶占消費者心智,出奇制勝?
國外資本青睞“東方香”
縱觀近年間本土香氛品牌發展歷程,主打的“東方香”情懷,為品牌形象注入了歷史文化沉淀,不僅引得許多年輕消費者從嘗試到認可再到趨之若鶩,也將資本的眼光吸引到“如何將東方美學發揚光大”這一命題上。
2020年以來,御梵、普拉斯兔、RE調香室、三兔、觀夏、氣味圖書館、聞獻、芬乘等國產香氛品牌相繼獲得融資。其中,RE調香室僅在2021年就完成了3輪融資,三兔也在兩年內完成3輪融資,中國香氛品牌正進入融資爆發期。
從投資方來看,從國內到國際,從VC/PE到產業資本,各路人馬紛紛趕來。
(圖片來源:小紅書)
2020年12月,觀夏完成未披露具體數額的A輪融資,投資方是紅杉中國;2021年8月,普拉斯兔完成由堅果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。
同年,初創香氛品牌——芬乘拿到了來自歐洲基金GFC的近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,始于2009年的氣味圖書館也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,出資方是西班牙香水美妝集團PUIG。
今年8月,本土香氛香薰品牌——節氣盒子完成戰略投資,投資方為上市公司上海家化,金額未透露。
“東方香”魅力何在?業內人士表示,一方面,中國擁有全球最復雜多元的消費者群體,中國新香與東方美學哲思兼具“中式理念詮釋”和“世界普適潛力”,越來越受到年輕人喜愛,帶來了巨大的市場藍海;另一方面,香水特有的情緒價值、社交與文化價值表達,使其成為高溢價品類里的明珠。
新品牌迎彎道超車機會
歐睿國際數據顯示:最近三年,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十均為國際品牌,但單一品牌市場份額未超過10%,TOP10合計約為42%,這也意味著市場仍蘊含巨大機遇。
與此同時,《中國香水行業研究白皮書1.0》顯示,在香水消費方面,30歲以下的年輕消費者正在淡化對大牌的追求,他們抗拒“撞香”,也不愿意用香水討好他人。
香氛原料企業德之馨東北亞區副總裁姚文忠表示,中性香水在過去的5年時間不斷增長,香水不再是跟風的流行, 而更強調自我與個性化,用戶對香水的需求也使市場更加細分化,國潮與國際大牌,街香與小眾香,各個細分市場均有不同的消費者買單,香水不再由大品牌壟斷。
小眾化、多元化、年輕化給予了新品牌彎道超車的機會。
(圖片來源:小紅書)
不過,即便有了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研發實力,有了消費者簇擁,但眾多年輕本土品牌仍然面臨一個無法逃避的難點:國內香氛行業發展時間較短,供應鏈并不成熟。
進口香精香料仍是“東方香”為確保品質而不得以作出的選擇。新銳品牌觀夏創始人沈黎曾表示,中國至今都沒有一個工廠能幫助品牌建構一條順滑的供應鏈,這是導致品牌限量銷售的原因。
不過,中國香精香料化妝品工業協會秘書長穆旻表示,我國的香料香精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,加上國內精細化工產業的基礎日漸夯實,當前,中國不少香料香精企業已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。
此外,國內香精香料企業更了解本土香氛品牌的用香喜好,面對國內香氛市場變化也能夠提供快速反應的供應鏈機制,未來國內香精香料企業會擁有更多競爭機會。
加速駛向香氛“新藍海”
隨著消費能力提升、生活質量提高,越來越多國人開始重視生活質量、追求“小確幸”,家居香氛的市場需求逐漸得到釋放。
近年來,疫情影響和“睡眠經濟”進一步加速了香薰市場的崛起。
仲量聯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,疫情促使一部分消費者將香水視為彩妝產品的替代品。防疫措施之下,不少消費者減少了口紅等彩妝產品的購買,轉向對香水和香氛的消費。
(圖片來源:小紅書)
疫情防控期間,人們的焦慮情緒明顯超過以往,疫情后有關消除焦慮、撫慰心靈的消費領域品牌更受市場關注。其中,香水和香氛就是舒緩情緒、提振精神的典型代表。
節氣盒子創始人孫雪婷表示,香氛香薰品類在天貓以35%的增速增長,作為疫情下仍然在快速增長的品類,相比海外,國內市場滲透率不足。后疫情時代,大家提高對居家生活品質的要求,“口紅效應”會增加此類產品的需求,可以說是一個絕佳的窗口期。
香氛應用場景頗多,從美術館、辦公樓、酒店、餐館、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到臥室、私家車、洗手間等家庭場所,不一樣的氣味體驗,能喚醒居民不同的感官共鳴。
“相比起香水,家居香氛在國內是一個后起、規模更小的市場。”分析人士認為,國內家居香氛市場格局遠遠沒有定型,這為新近崛起的品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。
在孫雪婷看來,香氛香薰品牌擁有很大的想象空間。“只要氣味占據了心智,就可以完全擴展到家護和個護,這是行業邏輯;從品牌邏輯來講,香氛是作用于感官的,對于節氣盒子而言,也要往生活方式上去開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