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假期已經走遠,大家該不會還沉浸在那份舒適中吧?醒醒,現在已經是2022年啦。
言歸正傳,今年正是新消費浪潮在國內流行的第三年,在過去的日子里,無數美妝品牌摩拳擦掌,競爭可謂是日益火熱。越來越多的品牌商認識到,想要搶占消費者的心智,就必須從場景、營銷、內容等方面入手。
這其中,首先涉及到的關鍵點就是,在開展上述工作之前,應當了解清楚年輕人美妝消費觀的轉變。為此,360化妝品網小編總結了以下三點變化,供大家參考。
其一是審美多元化。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前陣子滿洲里那個出現在央視鏡頭下的“綠頭魚”,一時間,以“綠頭魚”為代表的丑東西備受追捧,人們開始注意到丑東西的反差萌,甚至不少品牌商特意把產品外觀改丑了。
需要注意的是,這里說的丑并非貶義,而是人們對審美包容度更高的體現。這一點,從豆瓣的“丑東西保護協會小組”成員日漸增多,就可以看出來,畢竟,美丑向來沒有絕對。
對此,小編認為,美妝品牌商也可以在包裝設計上進行改造,一定的視覺沖擊還是能產生一些新鮮感的,但切記不要為了丑而丑,惡意低俗的丑只會讓品牌飽受詬病。
疫情常態化之下,消費者更喜歡輕松幽默的感覺,適當的搞怪既沙雕又可愛,品牌商們不妨試著往這個方面走。
其二是沉浸式護膚觀念深入人心。現在的年輕消費者對護膚的需求早已不局限于臉和脖子等部位,身體、雙手、頭部等也是關注的重點,可以說,他們對肌膚的管理已經是非常全面。
連年來,護手霜、身體乳、沐浴油、磨砂膏、洗發水等產品的功效越來越全,這是顯而易見的現象。小編建議,品牌商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新的組合套裝,這樣既可以解決消費者的選擇困難癥,也為品牌自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。
產品或許還是那些產品,看似改變不大,但實際上相當于將產品、品類、品牌三者結合起來換了新面貌。
其三是對體驗感的追求有所提升。實體店不好做已是不爭的事實,線下份額慢慢收縮的同時,我們或許還應該注意到另一跡象,那就是一些年輕人因為疫情宅怕了,許久沒體驗線下購物快感的他們,會選擇和朋友出行,到美妝集合店淘一淘寶貝。
從調色師到HARMAY話梅,消費者看重的是那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感,這也是疫情之下萌發的一種樂趣。
依小編之見,線下店鋪可以進行數字化改造,從而產生一些互動、虛擬等體驗感,進而滿足消費者對社交場景的剛性需求。
說到底,來到2022年,年輕人的美妝消費觀多少會發生變化。這時候,品牌商要做的是,找準定位,增強創造力,這樣一來,才能獲得快人一步的機會!
本文轉載自洗滌化妝品熱點公眾號,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,謝謝